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沈约的故居遗迹,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评价。
前四句写景怀古:诗人饱览双溪流水,遍倚八咏楼感受清风,在婺女(金华古称)看到沈约的遗迹,却不知他的故宅其实在升州(南京)。这里用"饱观""遍倚"等动作,生动展现了诗人寻访古迹的过程。
后四句转入议论:虽然沈约的文章写得极好令人羡慕,但他为官时缺乏气节的行为实在可耻。特别是在齐梁政权更替时,他选择隐居避世而不愿承担责任,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不值得推崇。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自然风景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对比,文采与品行的对比,隐居与担当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诗人既肯定沈约的文学成就,又尖锐批评其政治操守的缺失,表达了对文人应当德才兼备的期待。
马之纯
婺州东阳人,字师文,号野亭。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徽州比较务。受知张栻,潜心经籍,究极六经诸子百家,人称茂陵先生。宁宗庆元间主管江东转运司文字。有《尚书中庸论语说》、《周礼随释》、《左传类编》、《纪事编年》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