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东城酒肆看芍药

斗杓指已苍龙退,春色人间日黯䨴。
城东酒肆构幽癖,鸟语当墙招客醉。
入门浓绿夺衣色,带柳钱榆各成队。
风迎日影掠低垣,万叶金光荡花碎。
丰台棘莽栖蛇蝮,春老无人寻玉佩。
分来佳种自何年,凄绝幽姿厕荒秽。
犹斗娇妆半水依,似拭酸啼忽烟背。
风神静郁香动闻,诗句难传况描绘。
此时门外车马驰,翠铎丹轮竞劳悴。
消磨佳日绝娱赏,维识荣名有富贵。
迷茫独眄集群感,举勺当阑向花酹。
天心爱物无偏私,力极吹嘘满大块。
蕴根能厚凋谢迟,群艳先零应愧悔。
薄酣沈坐更继酒,灯上初红天入晦。
明须约侣续佳诺,特唤嫦娥护花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傍晚,诗人在城东小酒馆赏芍药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篇用北斗星移位点明季节更替(苍龙星宿退去指春天将尽),春色在暮色中显得黯淡。酒馆位置偏僻却别有幽趣,鸟鸣声仿佛在邀请客人醉饮。进门后浓绿的植物扑面而来,柳条榆钱各自成排,阳光穿过低墙在树叶间闪烁,像碎金般晃眼。

诗人联想到丰台(当时著名花乡)的芍药可能已荒芜,而眼前这株不知从何处移植来的芍药,却倔强地在简陋环境里绽放。它时而像对水自照梳妆,时而又像含泪背过身去,香气幽静却难以用诗句描摹。

门外车马喧嚣,人们追逐名利错过赏花。诗人独自举杯敬花,感慨大自然公平地滋养万物——扎根深厚的花谢得晚,那些早凋的艳花应当惭愧。最后诗人微醺独坐至掌灯时分,决定明天约朋友再来,还调皮地让月光(嫦娥)守护花朵安睡。

全诗妙在将芍药拟人化(娇羞拭泪、对镜梳妆),并通过"荒秽环境中坚持绽放"的芍药,隐喻高洁人格。门外车马与静坐赏花的对比,更突显诗人淡泊名利的志趣。最后邀约赏花的结尾,透着对生活热爱的童趣。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