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霁川赴水救侄诗(戊午)

仁者不违仁,造次与颠沛。
斯时念未起,犯险曾不悔。
吕公有族侄,游反夜方晦。
严寒忽失足,水深不可厉。
同行空惊叫,相顾莫为计。
吕公径赴水,挽侄履平地。
重裘虽尽湿,勇气真盖世。
定知有神助,欢喜失狼狈。
坐言与起行,抚己每多愧。
瞑目试思之,勿遽矜我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吕霁川的人跳水救侄子的故事,歌颂了人性中无私勇敢的品质。

开头四句是哲理铺垫:真正仁慈的人在任何紧急情况下(比如半夜、寒冬)都会本能地选择善良,根本不会考虑危险。这就像现代人说的"善良是一种本能反应"。

中间八句是故事主体:吕公的侄子晚上游玩时失足落水,水深天冷,同伴们都吓傻了。但吕公直接跳下水救人,哪怕厚衣服全湿透也不在乎。这里用"重裘尽湿"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既说明天气寒冷,又反衬出救人者的果断。

最后六句是作者感慨:这种英勇行为可能有神明相助,但更让人反思——我们平时嘴上说得好听(坐言),真遇到事能不能像吕公那样行动(起行)?最后提醒大家别急着标榜自己,闭眼想想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个反差:同伴们惊慌失措vs吕公果断行动;普通人光说不做vs吕公身体力行。就像现在说的"键盘侠"和实际行动者的区别,传递的核心是:真正的善良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危急时刻怎么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