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日观峰禅房

岱宗面面削芙蓉,时有卿云出汉封。
杖屦中天干象纬,风烟下界起蛟龙。
河流旧绕沧溟远,练影斜悬紫翠重。
夜半石床天籁发,梦中错认景阳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宿泰山日观峰禅房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的自然美和超脱的禅意。

前两句写泰山的雄伟:从各个角度看泰山都像被削过的芙蓉山(形容山形陡峭秀美),不时有祥云从汉代帝王封禅的地方飘出。这里用"削芙蓉"的比喻和"卿云"的典故,既展现山势险峻,又暗含历史厚重感。

中间四句是登高远眺的壮观景象:拄着拐杖站在半空中,仿佛能触摸星辰("干象纬"指接触星象);低头看山下云雾缭绕,似有蛟龙腾飞。黄河旧道蜿蜒流向远方大海,阳光下的山影如同白练斜挂在紫翠色的群峰间。诗人通过"蛟龙""练影"等动态比喻,把静止的山水写得气势磅礴。

最后两句转入夜间体验:半夜躺在石床上听见天籁之音(自然界的声响),恍惚间错把风声当作南朝景阳宫的晨钟。这个"错认"的细节特别巧妙,既表现山寺的幽静,又暗含"庄周梦蝶"般的禅意——让人分不清是梦是醒,是人间还是仙境。

全诗最精彩的是空间感的营造:从"削芙蓉"的近景到"沧溟远"的远景,从"干象纬"的仰视到"起蛟龙"的俯视,最后收束在"石床"这个微观视角,就像用无人机航拍泰山后突然聚焦到一张石床上,宏大与幽静自然切换。而结尾的"错认"更是点睛之笔,把自然景观升华为心灵体验,让读者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