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山

乘兴上东山,天风拂壮颜。
七星连地脉,一窍透天关。
玄鹤何年去,丹炉尽日閒。
我因厌尘俗,到此不知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以描述七星山为主题,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自然描写。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乘兴上东山,天风拂壮颜。”
诗人怀着兴致登上东山,任由自然的风吹拂着脸庞,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愉悦和豪情壮志。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 “七星连地脉,一窍透天关。”
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描述了七星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七星连地脉”可以理解为七星山的地势如同北斗七星一般连贯,“一窍透天关”则形象地描绘出山体有一处如同通往天空的洞口,暗含神秘和奇妙之意。

3. “玄鹤何年去,丹炉尽日闲。”
这里诗人运用玄鹤和丹炉这两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元素,构建了一幅神秘的画面。“玄鹤何年去”让人联想到七星山上或许曾有仙鹤飞翔的景象,“丹炉尽日闲”则可能暗示着山中有道观或炼丹的场所,且现在显得宁静而悠闲。

4. “我因厌尘俗,到此不知还。”
诗人因为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所以来到七星山,享受这里的宁静与清新,以至于忘记了归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七星山的自然美景和神秘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追求。诗人借助象征和想象,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诗意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谛。

李弼

李弼,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国子内舍生,因进《明堂颂》授校正御前文籍。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