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位高洁之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清高品格的赞赏。
前两句用"何郎"和"楚客"两个典故人物作比:何郎(何逊)爱梅的淡雅风骨,楚客(屈原)佩兰的孤芳自赏。这里梅花和蕙草都是高洁的象征,一个清瘦一个芬芳,用不同特质展现两位古人的品格。
后两句转到现实感慨:这样的高士如今太稀少了(寥寥),离普通人越来越远(去人远)。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就像刻在竹简上的名字永远留香。这里的"青竹"既指古代竹简,也暗示君子如竹的品格。
全诗用典自然,把历史人物的风骨与当下的缺失形成对照,最后以"姓名香"作结,既赞美先贤,也暗含对当下世风的批评。诗人通过这种古今对话,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