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壬午初秋赠写真陈生》。诗中描绘了一幅画面,通过居士(即诗人自己)与陈生的互动,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友情和艺术创作的交流。
首先,“居士一丘壑”中的“居士”指的是隐士或者退隐的文人。这里的“一丘壑”形容居士生活简朴,隐居在山间小丘或幽深的山谷之中。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深衣折角巾”描述了陈生的形象。这里“深衣”指的是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折角巾”则是指佩戴着折角的头巾,这样的装扮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
第三句“谁曾令子见”,意味着陈生是一位被诗人所熟知的朋友,甚至可能是他的知己。这里的“令子”是对陈生的尊称,表示诗人对陈生的了解和尊重。
第四句“忽漫写吾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态度。这里的“真”指的是真实的自我,诗人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忽漫”则是一种随意、不拘泥的态度。
第五句“更不游方外”,表明诗人并不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而是专注于艺术创作和与朋友的交流。这里的“方外”指的是超出世俗的领域,诗人选择了一条更为现实和贴近生活的道路。
最后一句“于何顿若人”,则是诗人对陈生的一种赞美。这里的“顿若人”意味着突然之间,陈生就像一位真人一样出现在诗人面前,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让诗人感到十分高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居士与陈生之间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和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通过对陈生形象的描绘,也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