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凄惨的亡国场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亡国之痛。
前两句写南宋皇陵的破败景象:南逃的宋朝皇陵早已草木凋零,只剩下一座孤坟埋在野草丛中。"草木空"和"瘗蒿蓬"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了昔日皇家陵墓如今的荒芜。
中间四句用四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先写坟中亡魂不必怨恨(因为国家已亡),再写被俘的皇室成员(青衣指代俘虏服装)有说不尽的亡国恨。接着用"铜仙流泪"的典故,比喻连铜铸的仙人都为亡国落泪;又用南朝陈后主沉迷《玉树后庭花》的典故,暗示南宋同样因享乐误国。
最后两句以景写情:夜晚乌鸦停止啼叫,秋虫死去,只剩下坟头的铃铛在晨风中呜咽。这里用"乌啼歇""虫死"营造死寂氛围,而"铃声咽晓风"更是将亡国之痛化作可听见的声音,仿佛连风中的铃声都在哭泣。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荒坟、白骨、铜仙、残歌、夜乌、秋铃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亡国哀伤。特别是最后的风中铃声,把无形的亡国之痛变成了可以听见的悲鸣,余音袅袅,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