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赠李朝散

江雾霏霏作雪天,樽前醉倒不知寒。
后堂桃杏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春时节的闲适场景,充满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写江边晨雾像雪花一样飘飞,诗人在暖烘烘的酒宴上喝醉了,连春寒都感觉不到。这里用"雾像雪"的比喻,既点明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又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醉倒不知寒的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惬意放松的状态。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后院的桃杏还没开花,春天似乎来得很晚。但诗人却兴致勃勃地寻找起"酥花"来仔细观赏。这里的"酥花"可能指早开的梅花,也可能指酒宴上精致的点心。这种寻找春天的小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全诗通过雾、酒、花这三个意象,把早春的寒意、宴饮的暖意和寻春的雅趣巧妙融合。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通场景写得趣味盎然,让人感受到平凡日子里的诗意。特别是最后"仔细看"这个动作,把文人雅士赏玩生活的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