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砦外偕汪济川观水磨

天地运纽枢,日月互轮转。激水寓化机,回旋妙制展。

疾若风行车,驶如驽恋栈。深涧走雷霆,浪花翻雪茧。

斗室小容舠,盘磨大逾艑。不假人力施,疑有神功遣。

玉屑碾纷纷,珠英霏剪剪。竟日无停机,一泓弄清浅。

昔人侈谈天,圜盖识者鲜。佛法怖众生,风轮象空衍。

求虚岂疗饥,适用等浚畎。运行得自然,手足少劳勉。

仰观太虚中,白云任舒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在白沙砦外观看水磨运转的生动场景,通过自然现象和机械运转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类智慧的赞叹。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前四句)用天地日月运转的宏大景象引出水磨的工作原理,把水磨比作宇宙运行的缩影,说明它巧妙利用了自然力量。

2. 中间部分("疾若风行车"到"一泓弄清浅")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描写水磨运转:像飞奔的马车、像恋栈的马匹、像深涧雷鸣、像翻滚的浪花。特别突出了水磨自动运转的神奇 - 不需要人力,却能日夜不停地碾磨粮食,把谷物变成纷纷扬扬的面粉。

3. 最后部分("昔人侈谈天"到结尾)转入哲理思考:古人空谈天道却难以真正理解,佛教用风轮比喻宇宙也显得虚幻。而水磨这种实用发明,既遵循自然规律,又能减轻人力劳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结尾"白云任舒卷"的闲适画面,暗示人应该像水磨一样顺应自然。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普通的水磨写得气势磅礴,小中见大
- 用贴切的比喻让机械运转变得生动可感
- 通过日常事物引发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 最后回归到实用主义的生活智慧

诗人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通过细致观察一个农具,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展现了传统文人"格物致知"的思维方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