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沈李陆禹卢潘诸文学同徐山人集芙蕖馆分得前字
客到孤城暮,亭开万水边。
晴虹标野渡,岩雪动平川。
吾爱沧浪曲,谁听白石篇。
群鸥惊落木,孤雁下新烟。
楚泽樵渔在,吴云涕泪偏。
一尊聊永夕,双鬓任摧年。
春入寒衣后,歌停夜漏前。
出门看岭月,任尔妒婵娟。
晴虹标野渡,岩雪动平川。
吾爱沧浪曲,谁听白石篇。
群鸥惊落木,孤雁下新烟。
楚泽樵渔在,吴云涕泪偏。
一尊聊永夕,双鬓任摧年。
春入寒衣后,歌停夜漏前。
出门看岭月,任尔妒婵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夜晚,几位文人雅士在芙蕖馆聚会的情景,充满了孤寂与超脱交织的复杂情感。
开头"客到孤城暮"立刻营造出黄昏时分的孤寂氛围,几位客人来到这座孤城,在万水之滨的亭子里聚会。诗人用"晴虹标野渡,岩雪动平川"这样鲜明的画面,描绘出冬日特有的景象:晴空下的彩虹映照着野外的渡口,山岩上的积雪映照着平原。
中间部分"吾爱沧浪曲,谁听白石篇"表达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孤独感。他喜爱高洁的沧浪之歌,却感叹知音难觅。"群鸥惊落木,孤雁下新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意境,鸥鸟被落叶惊飞,孤雁独自飞向暮霭。
"楚泽樵渔在,吴云涕泪偏"借楚地的渔樵生活和吴地的云雨,暗示了诗人漂泊流离的感伤。但随后"一尊聊永夕,双鬓任摧年"又表现出豁达的态度,举杯畅饮度过长夜,任凭岁月催白双鬓。
结尾处"春入寒衣后,歌停夜漏前"巧妙点出冬去春来的时节转换,聚会持续到深夜。"出门看岭月,任尔妒婵娟"是全诗最洒脱的句子,诗人们出门赏月,毫不在意别人是否嫉妒这美好的月光,展现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将冬日聚会的场景、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既有"孤城""孤雁"的寂寥,又有"任尔妒婵娟"的洒脱,展现了文人雅士在乱世中保持精神独立的风骨。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