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画卷,语言通俗却充满诗意。
前两句"两山影浸青于染,十亩光涵玉不玼"用生动的比喻勾勒景色:两座青山的倒影浸在水中,绿得像刚染过一样鲜亮;十亩水田反射着天光,像无瑕的美玉般纯净。这里用"染"和"玉"的比喻,把自然景物写得既鲜活又珍贵。
后两句"里外无斜又无曲,新名换得最相宜"转向抒情:眼前这片天地里里外外都方正平直,没有歪斜曲折,连新取的名字都格外贴切。这既是在写景物的规整,也暗含对正直品格的赞美。
全诗妙在把普通山水写得清新脱俗:青山的倒影、水田的波光这些日常景象,通过"染""玉"的比喻顿时光彩照人;而"无斜无曲"的形容,又赋予景物以人格化的正直品格。诗人通过细腻观察和巧妙比喻,让平凡风景焕发出不平凡的诗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正直品格的由衷赞叹。
戴栩
嘉定元年( 1208 )进士,累官太学博士,秘书郎、衡州知府,终官湖南安抚司参议官。学于叶适,得其旨要,文章法度,能守师传;诗与“永嘉四灵”相近。著有《五经说》、《诸子辩论》、《东瓯郡要略》(又名《东都要略》)、《浣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