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萧瑟画面,同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前两句"山寒夕飙急,木落洞庭波"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深秋景象:傍晚的山中寒风呼啸,洞庭湖畔的树木落叶纷飞。这里通过"寒"、"急"、"落"等字眼,营造出强烈的秋意和肃杀感。
后两句"几叠云屏好,一生秋梦多"由景入情。诗人看着屏风上层层叠叠的云雾图案,联想到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秋梦。这里的"秋梦"既呼应前文的秋景,又暗喻人生短暂易逝、充满变幻。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短短20个字就完成了从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
2. 用具体的自然景象(寒风、落叶)来烘托抽象的人生感悟
3. "秋梦"的比喻既新颖又贴切,把人生无常的感觉表达得含蓄而深刻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像秋风中的落叶,美好却易逝,值得珍惜当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深刻的哲理变得生动可感。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