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崔氏故居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深切感慨。
前四句回忆往昔盛况:当年这里车马盈门(驷马),清澈的护城河映着柳堤,朱红大门为宾客敞开,通宵宴饮直到星辰低垂(玉绳指北斗星)。"留宾""卜夜"等词生动展现了崔家当年热情好客、夜宴欢聚的场景。
后四句转入现实:亭台楼阁已换了新主人,只有门楣上褪色的旧题字还能辨认。自从崔氏离世(歌薤指丧歌)后,这里的风景日渐萧条凄凉。诗人用"新主"与"旧题"的对比,用"风物凄凄"的景物描写,将对故人逝去的哀思融入环境之中。
全诗最动人之处在于:通过宅院陈设的细节变化(如门楣题字),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人事变迁的沧桑。没有直接抒情,却让每个读者都能体会到那种"睹物思人"的共通情感,这正是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典范。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