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首 其一

狗走抖擞口,猴愁搂搜头。
瑞岩门外水,自古向西流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乡村画面,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生活哲理。

前两句"狗走抖擞口,猴愁搂搜头"就像两个特写镜头:一只狗边走边抖动着嘴巴,一只猴子发愁地抓挠着脑袋。这些动作既真实又有趣,让人仿佛看到农村常见的动物憨态。诗人用"抖擞""搂搜"这样的口语化动词,让画面充满动感。

后两句"瑞岩门外水,自古向西流"突然转向自然景观,描写门外的溪水一直向西流淌。这里的转折很巧妙,从活泼的动物转到永恒的自然,形成鲜明对比。水流方向的反常(一般河水向东流)暗示着生活中存在违背常理却自然存在的现象。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最生动的画面,就像随手拍下的生活短视频
2. 通过动物与自然的对比,暗喻人生百态中那些看似不合理却合理存在的现象
3. "自古向西流"这句平淡的话,包含着对生活规律的深刻观察 - 有些事物就是会打破常规,但这就是它们本来的样子

诗人没有说教,只是把看到的景象如实记录下来,却让读者自己体会到:生活中很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就像向西流的河水一样,不必大惊小怪。这种"见怪不怪"的生活智慧,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释妙伦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