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彷放翁和吴二仲木

四更残月似侵晨,破榻寒鸡伴隐沦。
难过好春偏作客,不成美睡为怀人。
半床絮薄分瓶冷,隔岁粮荒共鹤贫。
红日三竿花一阵,看梅看柳解伤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一、开头情境


“四更残月似侵晨,破榻寒鸡伴隐沦。”
- “四更”指的是深夜四点左右,此时月亮还挂在天上,给人一种朦胧的清晨感觉。
- “破榻”和“寒鸡”则暗示环境的简陋和寒冷,让人感觉到作者的生活条件并不好,而且是在一个不是很舒适的环境中。
- “隐沦”指的是隐居的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作者本人,也可能是指诗中提到的“怀人”(思念的人)。

二、情感表达


“难过好春偏作客,不成美睡为怀人。”
- 诗人在好春时节却只能做客,无法享受春天的美好。
- 他无法入睡,原因在于“怀人”(思念的人),这表明诗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有深深的情感寄托。

三、生活境况


“半床絮薄分瓶冷,隔岁粮荒共鹤贫。”
- “半床絮薄”形容床铺的被褥很薄,生活条件艰苦。
- “分瓶冷”则可能是形容家里的水瓶已经空了,生活物资极其缺乏。
- “隔岁粮荒共鹤贫”进一步描述了生活的困苦,“鹤贫”借用了鹤的清高和贫困相结合的意象,暗示虽然环境恶劣,但诗人仍保持高尚的情操。

四、结尾情感


“红日三竿花一阵,看梅看柳解伤神。”
- “红日三竿”形容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新的一天开始。
- “花一阵”可能是说花开了一阵,但这个季节通常不是梅花和柳树盛开的季节,这给人一种错位感。
- “看梅看柳解伤神”表现出诗人即使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也难以感到快乐,反而因思念而更加伤神。

总结


整首诗通过描述深夜未眠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在物质生活条件艰苦和精神上思念某人的状态下,难以享受美好时光的无奈和伤感。诗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也有对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