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虹以两《百字令》见怀谓我在干校梦见我在北大荒劳动并同听吾乡渔鼓筒率酬一律(1980年)
早年漫画为生活,晚以词章触网罗。
手散黄金成粪土,锄击沃壤发高歌。
三生有幸娲皇赫,一梦何凭楚客过。
渔鼓筒声犹在耳,人间岁月已蹉跎。
手散黄金成粪土,锄击沃壤发高歌。
三生有幸娲皇赫,一梦何凭楚客过。
渔鼓筒声犹在耳,人间岁月已蹉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忆人生经历时的感慨之作,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命运的起伏和岁月的无情。
前四句像老照片一样回顾了人生轨迹:年轻时靠画漫画谋生("早年漫画为生活"),晚年却因文字惹祸被批判("晚以词章触网罗")。曾经慷慨助人散尽钱财("手散黄金成粪土"),在北大荒劳动时还能苦中作乐("锄击沃壤发高歌"),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豁达。
后四句转入更深沉的思考:用"女娲补天"的典故感叹自己劫后余生("三生有幸娲皇赫"),借屈原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梦中相见的疑惑("一梦何凭楚客过")。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当年一起听渔鼓筒的乡音仿佛还在耳边,但转眼间大半辈子已经虚度("渔鼓筒声犹在耳,人间岁月已蹉跎"),这种时光飞逝的怅惘特别能引发共鸣。
全诗妙在把个人遭遇写得既具体又普遍,从漫画创作、文革遭遇写到乡土记忆,每个经历过动荡年代的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是最后那个"渔鼓筒"的细节,就像老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让抽象的岁月流逝变得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