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严太守大关赈粜诗后
去年河北哀鸿嗷,千里剥地硗无毛。
霾牲瘗圭百不应,妻儿鬻食夫遁逃。
吾皇惨恻轸饥溺,银潢下灌倾恩膏。
诏发内储一百万,拯置衽席苏号咷。
颇闻洪波有渗漏,蟊贼难防胥役饕。
令我苦思循良吏,部勒仁政明秋毫。
丽江太守今召父,喔咻赤子归甄陶。
政成蛮犵罢歌舞,跌宕滇海穷诗骚。
朅来金门谒帝座,一编示我何桀骜。
赈粜两章尤警绝,风格欲与次山争旌旄。
大夫出疆得专擅,汲黯发粟史所褒。
叔世议赈非细事,走章驰檄相訾謷。
州家申求使家阻,民册吏牍如山高。
君能奋身拯水火,一破积习万口牢。
画脂不是壮夫业,诗外有事真贤豪。
安得九州遍公等,抚摩万众离煎熬。
作歌聊用劝来哲,下考莫哂阳城劳。
霾牲瘗圭百不应,妻儿鬻食夫遁逃。
吾皇惨恻轸饥溺,银潢下灌倾恩膏。
诏发内储一百万,拯置衽席苏号咷。
颇闻洪波有渗漏,蟊贼难防胥役饕。
令我苦思循良吏,部勒仁政明秋毫。
丽江太守今召父,喔咻赤子归甄陶。
政成蛮犵罢歌舞,跌宕滇海穷诗骚。
朅来金门谒帝座,一编示我何桀骜。
赈粜两章尤警绝,风格欲与次山争旌旄。
大夫出疆得专擅,汲黯发粟史所褒。
叔世议赈非细事,走章驰檄相訾謷。
州家申求使家阻,民册吏牍如山高。
君能奋身拯水火,一破积习万口牢。
画脂不是壮夫业,诗外有事真贤豪。
安得九州遍公等,抚摩万众离煎熬。
作歌聊用劝来哲,下考莫哂阳城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一位名叫严太守的官员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于实施仁政和救济饥民的重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背景和问题
诗的开篇描绘了河北地区饥荒严重的情况。描述了农民的生活困难,牲畜被宰杀,土地贫瘠,家庭破裂,人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走。作者用“哀鸿嗷”来形容饥饿的人群,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的悲凉景象。
政府的措施
接下来,诗中提到皇帝心系百姓的苦难,亲自下令发放粮食救济。这种措施形象地比喻为“银潢下灌”,即如江河之水般倾泻下来的恩惠。一百万银子用以救济饥民,百姓因此得到了及时的救助,得以重新恢复生活。
救灾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也指出了救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救济物资可能被贪官污吏截留,以及官僚主义导致的拖延不决。这些问题让救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严太守的出现
在这种背景下,丽江太守严某以仁政之姿出现,他关心百姓疾苦,积极行动,使得当地人得以安宁,甚至停止了歌舞娱乐,专心投入到生产活动中。严太守的治理让诗人心生敬佩,称其为“召父”。
严太守的成就
严太守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饥荒问题,还通过诗作感染了诗人,表达了他治理云南边疆的才华和诗意,展现了他在治理上的出色表现。
诗人的呼吁
最后,作者希望更多像严太守这样的官员出现,能够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改善民生。他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治理者的期望,并呼吁后世的官员能够学习严太守的精神,为百姓办实事。
结语
整首诗通过对严太守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于仁政和有效的灾害救助措施的高度认可。它不仅赞扬了严太守治理的成就,更传达了希望通过优良治理改变民间疾苦的愿望。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