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次甫
送子游东岳,五月渡长淮。
谁言独往人(次甫自号独往也),中道临常乖。
乘流岂不返,何以安予怀。
一诺重平生,三年今始谐。
心期在山水,所贵敦朋侪。
秋日动遐思,良夜閒高斋。
萤火照裳衣,蟋蟀鸣庭阶。
何时披素襟,一笑遗形骸。
谁言独往人(次甫自号独往也),中道临常乖。
乘流岂不返,何以安予怀。
一诺重平生,三年今始谐。
心期在山水,所贵敦朋侪。
秋日动遐思,良夜閒高斋。
萤火照裳衣,蟋蟀鸣庭阶。
何时披素襟,一笑遗形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送别和期待重逢的故事,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开头写朋友(次甫)五月启程去泰山,渡过长长的淮河。这里"独往人"是朋友的自称,但诗人反问:谁说独行侠就一定要孤独?半路上我们不是又相遇了吗?用"乖"字巧妙点出这次意外的重逢。
接着用流水比喻人生:河水不会倒流,但友情可以让人心安。诗人提到三年前的一个约定如今才实现,说明真正的友谊经得起时间考验。"心期在山水"两句点明主旨:知心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最珍贵的是彼此真诚相待。
后半段转入秋夜思念。萤火虫照亮衣袍,蟋蟀在台阶鸣叫,这些细腻的夜景描写烘托出思念之情。最后用"披素襟"(敞开衣襟)这个动作,表达渴望与朋友再次相见、忘情谈笑的愿望。"遗形骸"指抛开世俗束缚,展现对纯粹友情的向往。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流水"对比"约定",突出友情永恒 2. "萤火""蟋蟀"等日常景物承载深情 3. 结尾的肢体动作描写,使情感更鲜活 4. 通篇没有华丽辞藻,却把朋友间的默契写得动人
就像现代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天天见面,但重逢时依然能开怀大笑,这样的情谊最珍贵。
冯惟敏
(1511—1590)明山东临朐人,字汝行,号海浮。冯惟重弟。嘉靖十六年举人。官保定通判。能诗文,尤工乐府。所著杂剧《梁状元不伏老》盛行于时。有《山堂词稿》、《击节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