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月夜场景,通过对比繁华与朴素、现实与历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感悟。
前两句"莫信繁华擅六朝,茅庵深坐话清宵"是说:不要被历史上六朝的繁华景象所迷惑,此刻我们正坐在简朴的茅草庵中,在宁静的夜晚促膝长谈。这里用"茅庵"的简朴对比"六朝"的繁华,暗示外在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后两句"金陵万事都如梦,月色犹留旧板桥"进一步深化这个主题:金陵(南京)的种种往事都像梦一样消散了,只有月光依旧照耀着古老的板桥。作者通过"月色"这个永恒不变的意象,与变幻无常的人世形成对比,突出了历史变迁中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永恒之美。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茅庵夜话)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2. 通过"繁华"与"朴素"、"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3. 最后用月光和古桥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美感
诗人告诉我们:外在的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唯有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才是永恒的。这种淡泊明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依然能引起共鸣。
黄云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应龙,号丹岩。家贫好学,文宗苏东坡,书法师黄山谷。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训导。致仕卒,年七十二。有《丹岩集》,中多与沈周、文徵明等往来题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