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若筑室颜曰寄斋索诗为赋此
风轮转大千,一尘缘飞坠。坱然升降中,生物息相吹。
遐睇尽寰宇,俯仰缅身世。稊粟落大瀛,狭钜两不异。
形骸寄须臾,况又寄所寄。彼哉愦愦者,瑶璇起平地。
所居仅容膝,胡为劳远致。深谋裕千载,展转无终既。
会见瓦砾场,离离长秋穗。始藏孟尝君,终下雍门泪。
爰有达生人,空洞无物累。一室羲皇前,嗒焉齐醒醉。
而以寄名斋,谓与斋相值。有寄即有归,若归于何庇。
君言归何有,神马意为辔。当其意尽时,万缘风云彗。
寄无归亦无,言寄乃非伪。人事渺无穷,纷营无愚智。
道术亦各出,深岩难拟议。孰为楚庄周,孰为鲁展季。
援笔为赋此,略见山枢意。后来者谁与,勿谓斯言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哲学主题:人生如寄居,我们短暂的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究竟有何意义?
开篇用"风轮转大千"的宏大视角,将我们比作一粒随风飘荡的尘埃。诗人说,从宇宙角度看,无论是一粒小米还是广阔海洋,本质上都没有区别。我们的身体只是暂时寄存的容器,就像住在临时搭建的房子里。
中间部分讽刺那些追求奢华的人:明明只需要容膝之地,却非要大兴土木建造豪宅。但最终这些建筑都会变成瓦砾场,长出野草。这里用了孟尝君和雍门泪的典故,说明再显赫的人物也逃不过时间流逝。
诗人欣赏的是另一种生活态度:像上古伏羲时代那样简朴自然,保持心灵空明。他把住所命名为"寄斋",认为人生本就是一场短暂的寄居。当放下所有执念时,连"寄居"这个概念都不需要了。
最后诗人提出思考:在纷繁世事中,有人像洒脱的庄子,有人像坚守原则的柳下惠,选择不同道路都很正常。他以幽默口吻说,这些感悟就像《诗经·山有枢》里表达的简单道理,希望后人不要觉得他在说笑。
全诗用日常事物比喻深刻哲理,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它告诉我们:生命短暂,不必过分追逐外物,保持内心通透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超脱的生活智慧,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