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问题: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作者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揭示了人性与价值观的复杂性。
诗的开头就说"圣贤性分良难并",意思是即使圣贤之间也难以完全一致。就像荀子和孟子这两位大思想家,他们的观点经常对立;召公和周公这两位贤臣,他们的治国理念也不尽相同。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天然存在的。
中间部分进一步指出,当人们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时,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闇蒙"指认识有限),做出的判断自然会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你又怎样?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认准目标就勇往直前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历史人物举例,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
2. 承认差异的合理性,表现出宽容的态度
3. 结尾充满力量,鼓励人坚持自己的信念
4. 语言朴实但思想深刻,容易引起共鸣
它告诉我们:不要强求别人认同,重要的是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