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车驾西狩感赋

史臣新纪中兴年,应数西迁第一篇。嵩室刚呼千万岁,帝车同仰九重天。

齐人野语纷多故,海客谈瀛每浪传。今日君颜亲咫尺,秋风箫鼓竞导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西行时的场景,暗含对时局的感慨。

开头两句说史官正在记录国家"中兴"的历史,而这次皇帝西迁(西狩)应该是最重要的事件。"嵩室"指皇宫,"帝车"指皇帝的车驾,描写群臣高呼万岁、仰望圣驾的场景,表面是歌颂,实则暗藏讽刺——皇帝出逃(西迁)被美化为"中兴",可见朝廷的粉饰太平。

中间两句用典故批评舆论混乱。"齐人野语"指民间谣言四起,"海客谈瀛"比喻官员们像谈论海外仙山一样传播不实消息,暗示朝廷上下都在用虚假信息掩盖真相。

最后两句写实:如今皇帝近在眼前,秋风中仪仗队吹打着乐器在前开路。看似隆重,实则反衬出仓皇西逃的狼狈——用热闹的排场掩饰逃难的窘迫,更显讽刺。

全诗妙在表面颂扬,实则句句反讽。通过对比"中兴"的虚名与"西迁"的实况,揭露了统治者自欺欺人的丑态,堪称古代版的"高级黑"。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