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

夕阳渡口觅同舟,老大谁怀漆室忧。
千载豢龙仍得计,一时屠狗竟封侯。
自缘有欲因能致,可信无功亦见收。
却恨衰迟愁把卷,长江西望水悠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人夕阳下渡口等船的日常场景,引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开头两句写实:黄昏渡口,老人寻找同行的船只,却无人理解他像古代漆室女那样的忧国之心。这里用"漆室忧"的典故暗示老人心怀天下却无人倾诉的孤独。

中间四句转入议论:千百年来,驯养"龙"(象征权贵)的人依然得势,而像樊哙这样出身低微的屠狗者也能封侯,说明世事无常。诗人看透了一个现实规律:有欲望的人总能达到目的,而无功之人也可能被重用,暗讽当时社会的不公。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老人恨自己年老体衰,只能愁闷地读书,望着悠悠长江水向西流去。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江水暗喻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老人面对这一切只能无奈叹息。

全诗妙在将个人感受与历史思考自然融合,用渡口等船、读书望江这些生活化场景,承载对历史规律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每个意象都暗含深意,比如"豢龙""屠狗"这些典故的运用,既形象又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