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学宫和刘谏议祠韵

谁为君侯续旧祠,眼中人事几推移。
登科士有同朝愧,忧国心惟异代知。
长路屡曾经此地,高风真足壮吾诗。
不须感慨深怀古,风雨催人鬓易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昌平学宫和刘谏议祠的感慨。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自身年华易逝的感叹。

首联"谁为君侯续旧祠,眼中人事几推移"写祠堂虽在但人事已非,用祠堂的存续反衬世事的变迁。颔联"登科士有同朝愧,忧国心惟异代知"通过对比,说现在做官的人会让同僚羞愧,而古人的忧国之心只有后世才能理解,暗含对当下官员的不满和对古人的敬重。

颈联"长路屡曾经此地,高风真足壮吾诗"写自己常经过这里,古人的高尚品格激励着自己写诗。尾联"不须感慨深怀古,风雨催人鬓易丝"表面说不用怀古,实则用风雨催白头发,道出时光无情、人生易老的无奈。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通过祠堂、风雨等意象,将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命运感慨自然融合,展现了文人特有的历史责任感和生命意识。诗中"同朝愧""异代知"的对比尤为精妙,古今映照中见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