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愁多久已置形骸,恩重终须异辈侪。
长庆集仍含讽谕,东方论敢杂诙谐。
销兵乍喜流亡返,横潦仍嫌燮理乖。
何自近来恒断肉,安贫聊学太常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心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讲生活状态。诗人说自己长期忧愁已经瘦得不成人形("置形骸"),虽然受皇帝重用但始终无法融入官场圈子。他像白居易写《长庆集》一样用诗歌讽谏时政,又像东方朔那样用幽默方式提建议,说明他是个正直敢言却不得志的官员。

第二段(五六句)转为议论时局。刚刚为裁军后流民返乡而高兴,转头又因官员治水无能导致洪灾而愤怒。这两句像两个电影镜头,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国事忽喜忽忧的复杂心态。

第三段(最后两句)突然说到个人生活。最近总吃不上肉,只能像古代太常官那样吃素斋度日。表面是抱怨清贫,实际是用自嘲的方式表达:即便生活困顿,也要保持清廉节操。

全诗妙在把国家大事(军政、民生)和个人小事(吃肉)自然串联,通过"愁-喜-嫌-苦"的情绪起伏,展现了一个心系百姓却又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形象。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说"又吃泡面度日",苦中作乐的态度反而更显人格力量。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