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青州长老嘲僧门 其二

出家比要离生缘,争是争名更在先。
说法谩称狮子吼,魅人多使野狐涎(一作禅)。
行婆饷送新童子,居士抄条施利钱。
蚕食万民何所用,转教海内有荒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讽刺了当时一些和尚的虚伪和贪婪。

前两句说,和尚们表面上是出家修行,实际上比普通人更爱争名夺利。"比要离生缘"意思是假装超脱世俗,其实更在乎名利。

三四句批评他们讲经说法时装模作样("狮子吼"是佛教术语,形容高僧讲经),实际上像狐狸精一样迷惑百姓骗钱。"野狐涎"这个比喻很生动,把骗人的把戏比作狐狸的口水,既恶心又狡猾。

五六句具体写他们的敛财手段:接受老太太供养的小和尚("新童子"可能指刚出家的年轻僧人),让有钱信徒捐香火钱。"行婆"指信佛的老妇人,"居士"是在家修行的有钱人。

最后两句是重磅批评:这些和尚像蚕一样啃食百姓血汗钱,导致社会越来越穷,连田地都荒废了。把和尚比作害虫,直接点明他们搜刮民脂民膏的危害。

全诗就像一篇古代"曝光帖",用老百姓都懂的比喻(狐狸精、蚕虫),揭穿假和尚的真面目。语言直白犀利,每个字都戳在骗子的痛点上,读起来特别解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