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乡春景图,充满烟火气和生命力。
前两句写景:山头刚烧过荒的田地里("烧畬"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新生的麦苗和云雾交织在一起;半山腰上层层叠叠的桃李花开得正艳,隐约可见山里人家。这里用"杂"字巧妙表现出云雾与麦苗缠绕的动态美,"层层"则画出山花错落有致的层次感。
后两句写人:峡谷里飘荡着少数民族悠扬的歌声("讴轧"形容歌声回荡),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官员出行的仪仗("龙节"指官员符节)也显得格外光彩夺目。诗人通过"蛮歌"与"龙节"的对比,既展现了地方特色,又暗含对官员体察民情的赞许。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镜头从云雾缭绕的麦田,摇到山花掩映的村舍,再切换到歌声回荡的峡谷,最后定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仪仗。诗人用"烂光华"这个明亮的结尾,把整个山乡的春光都点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