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陪父母避暑的清凉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亲情温暖。
前两句写环境:寺庙的禅床透着阴凉,五月的山林竟像秋天般凉爽;井水清甜,靠近树林的地方连空气都带着草木清香。这里用"五月秋"的反差感突出山中的清凉,用"林齿"(树木的清新气息)这样生动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树林的味道。
后两句写人物活动:诗人陪着父亲在清凉处静坐休息,随身带着茶具煮一壶好茶。"助翁"二字特别温馨,一个孝顺子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试一瓯"的细节既显闲适,又透着对生活的讲究。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避暑小事写得悠然有味:寺庙的阴凉、甘甜的井水、林间的清风、煮茶的闲适,这些细节组合成一幅生动的消夏图。最动人的是字里行间流露的孝心——不是单纯写景,而是通过"奉亲"这个主题,让清凉的景致都浸透着亲情温度。读来既能感受到夏日山林的舒爽,又能体会到陪伴父母的温馨。
杨光
杨光,字林溪,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曾避暑中岩。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三。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