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决温家滩

卫河波涛漏,温滩堤岸开。
汹訇一夜响,簸荡六鳌回。
跬步初分派,阴堤久益推。
谁能辨牛马,浑欲认风雷。
云阵排郊坰,轻车遍草莱。
但闻歌瓠子,不复聚芦灰。
赤鲤游还乐,轻鸥下不猜。
淼茫遥接海,浸灌远穷隈。
禾稼随流尽,奔腾逐日来。
河泥膏畎亩,堤柳抉根荄。
界宇怜无际,襟怀望欲恢。
浪花吹岸阔,莲叶贴天回。
骇水疑汤沸,惊涛漫雪堆。
荒波摇地轴,野水漾星台。
耒耜偏能喜,流离转可哀。
谽呀开日抱,争划怖山颓。
羊角悬河陇,龙鳞散野魁。
村墟迷町疃,舸舰避喧豗。
水击千群鹭,波奔万骑騋。
尺寻喧旦暮,城市转惊猜。
北望无平陆,遥瞻绝远垓。
转轮妨滥污,星火代条枚。
普淖骈肥壤,官司惧祸胎。
人功劳版干,竹落损萦回。
荷锸招群役,悬旌更屡催。
三秋寒浪减,一日坏坡培。
莫虑飞鸿燕,当途有俊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卫河决堤时的灾难场景,以及人们在洪水中的挣扎与希望。全诗用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的狂暴与人力的渺小。

开头直接点题:卫河决堤,温家滩的堤岸被冲垮。洪水一夜之间咆哮而来,像巨鳌翻身般搅动天地。水流迅速分叉,堤坝被不断冲刷,场面混乱到分不清牛马,只听见风雷般的巨响。这里用夸张的比喻(如"六鳌回""认风雷")让读者感受到洪水的凶猛。

接着描写洪水蔓延的恐怖景象:乌云压境,原本的陆地变成草泽,人们只能唱着治水的古谣("瓠子歌"),却找不到传说中的治水神器(芦灰)。鱼鸥在水面嬉戏,反衬人类的狼狈。洪水像大海般无边无际,庄稼被吞没,肥沃的河泥反而毁了农田,堤岸柳树连根拔起。

后半段转向人类应对:官员们害怕灾情扩大,组织民众用竹笼(竹落)装土筑堤,举着旗帜催促劳役。虽然秋末水势稍退,但修复决口仍需时间。最后两句是诗眼——别只担忧洪水(鸿燕指代灾祸),治世需要真正的人才。这里暗含对当权者治水不力的批评,也寄托了对能人解决问题的期待。

全诗妙在三点:
1. 动静结合:既有"浪花吹岸阔"的狂暴动态,也有"莲叶贴天回"的诡异静态
2. 多感官描写:听觉("万骑騋"的马蹄声)、视觉("惊涛漫雪堆")、触觉("寒浪")全方位冲击
3. 批判精神:通过"不复聚芦灰""当途有俊才"等句,委婉讽刺治水无能

本质上,这是首披着灾难诗外衣的社会讽喻诗,用洪水隐喻社会危机,呼吁任用贤能。今天读来,既能感受古代水患之痛,也能联想到面对任何灾难时,人类既渺小又坚韧的永恒命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