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朱庸斋师暨诸同门荔湾湖上遥奠杨平森丁嫦仙二君 其一 (丙午)

一雨做萧瑟,最先秋到湖。
凋杨如有泣,腐草不重苏。
砚席三年共,艰危百代无。
天南忍回睇,何处是君庐(乱事起,杨平森学兄首及于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荔湾湖边悼念两位逝去的同门(杨平森和丁嫦仙)时的悲痛心情。

前两句"一雨做萧瑟,最先秋到湖"用秋雨营造出凄凉氛围,暗示噩耗来得突然,就像这场雨让秋天提前到来。三四句"凋杨如有泣,腐草不重苏"用拟人手法,写湖边杨柳仿佛在哭泣,枯萎的野草再也不会重生,暗喻逝者已去、无法复生。

五六句"砚席三年共,艰危百代无"回忆与逝者共同求学的岁月,感叹这段在艰难时局中建立的同窗情谊尤为珍贵。最后两句"天南忍回睇,何处是君庐"写作者不忍回望南方,因为再也找不到逝者曾经居住的地方,表达出物是人非的哀伤。

全诗通过秋景渲染悲情,将个人哀思与时代动荡("乱事起")相结合,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隐含着对时局的无奈。诗中"凋杨"、"腐草"等意象生动贴切,让抽象的哀伤变得具体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