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吴社诸子用白石韵连句见寄,和原韵答之
吴市山塘,秦淮水阁,秋星同一分野。
客袖啼红,奚囊背锦,赢得诗愁满马。
多少尊前恨,对如此、江山慵写。
月明吹笛青溪,蒋侯闲共情话。
惆怅赋别苏台,空泪泫金城,丝柳重把。
六代衣冠,百年任务,祇剩夕阳梅冶。
酒醒浑无语,但梦逐、潮声东下。
甚日西廔,挑灯还说今夜。
客袖啼红,奚囊背锦,赢得诗愁满马。
多少尊前恨,对如此、江山慵写。
月明吹笛青溪,蒋侯闲共情话。
惆怅赋别苏台,空泪泫金城,丝柳重把。
六代衣冠,百年任务,祇剩夕阳梅冶。
酒醒浑无语,但梦逐、潮声东下。
甚日西廔,挑灯还说今夜。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与一群文人朋友在江南聚会时的感慨,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场景描写:开篇用"吴市山塘""秦淮水阁"点明地点,这是苏州和南京的著名景点。秋夜星空下,一群文人带着诗囊(装诗稿的袋子)骑马而来,表面风雅,实则内心充满愁绪。
2. 矛盾心情:面对美酒江山,他们却"慵写"(懒得写诗),因为心中有太多遗憾。月下在青溪边吹笛,与友人闲谈,看似悠闲,实则暗含苦闷。
3. 历史感慨:提到"六代衣冠"(指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辉煌),"百年任务"(可能指人生抱负),如今只剩下夕阳下的冶游(游玩)。这种今昔对比凸显了物是人非的苍凉。
4. 离别愁绪:回忆在苏州的分别,泪水打湿了柳枝。酒醒后无话可说,只听见潮声向东流去,暗示时光流逝、抱负难展的无奈。
5. 结尾期盼:最后以"何时能在西楼挑灯夜话"作结,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渴望,给全篇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期待。
全词用优美的意象(秋星、笛声、柳枝、潮声)包裹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文人雅集时表面风雅、内心苦涩的复杂心境,以及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看似清丽,实则字字含愁,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