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 咏月
皓魄初升,澄晖已降,碧潭龙吐晶毬。
想曾逃秦殿,遍照庾楼。
应似此天清晕减,映银涛、万顷光流。
夜凉人静,凭高听、长笛韵悠悠。
虽云瑶岛难求。
对千峰若雪,仿佛瀛洲。
且衔杯独酌,漫赋悲秋。
架有缥缃常课子,又何须、搔首蹰踌。
年华暗换,何如团玉,今古长留。
想曾逃秦殿,遍照庾楼。
应似此天清晕减,映银涛、万顷光流。
夜凉人静,凭高听、长笛韵悠悠。
虽云瑶岛难求。
对千峰若雪,仿佛瀛洲。
且衔杯独酌,漫赋悲秋。
架有缥缃常课子,又何须、搔首蹰踌。
年华暗换,何如团玉,今古长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月亮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清冷幽美的月夜画卷。
上片写月亮升起时的壮美景象。开篇用"皓魄""澄晖"形容月光皎洁,把月亮比作碧潭中龙吐出的水晶球,想象奇特。接着联想到月亮曾照过秦朝的宫殿和庾亮的楼台,展现月亮跨越时空的永恒特质。月光洒在江面上,万顷银波流动,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夜深人静时,高处传来的悠悠笛声更添几分清幽。
下片转入抒情。虽然仙境难寻,但眼前雪峰映月的景象已如蓬莱仙境。词人独酌饮酒,借秋景抒发淡淡愁绪。但想到家中藏书可以教导子女,又觉得不必过分忧愁。最后点明主旨:时光流逝,唯有这轮明月从古至今永恒不变,表达了对自然永恒的赞叹。
全词通过月光串联古今,将眼前景、历史典和人生感悟自然融合,语言清丽,意境悠远,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和旷达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