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载公实思伯登白云最高顶 其三

沧凉初日上云楼,金地应悲露草秋。龙象岂知千仞换,江山虚道百年游。

岩前散发思高卧,石上看梅得暂留。为道远公能结社,东林岁晚一相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向往隐逸生活的心境。

开头两句写清晨太阳初升,照在云中的楼阁上,秋露打湿的草地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用"金地"暗指佛寺,暗示繁华终将消逝,就像秋草终会枯萎一样。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雄伟的山峰(龙象象征山势)哪里知道世事已历经千年变化,人们空谈着百年人生却难逃时光流逝。诗人在山岩前披散头发,想象着隐居的闲适;在石头上赏梅,享受片刻宁静。

最后两句借用东晋高僧慧远(远公)在庐山结社的典故,表达自己晚年也想寻找这样清静的修行之地。整首诗将秋日萧瑟与人生感悟结合,既有对时间无情的叹息,也有对超脱生活的向往,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