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官员们在忠勤楼值班议事的画面,充满了对国事民生的关切。
前四句写景:西边的宫掖在秋夜显得格外清爽,高楼仿佛倚靠着清澈的夜空。北斗星在座位上方转动,银河近得好像就在人们眼前闪耀。这里用"玉绳"(北斗星)和"银汉"(银河)的意象,营造出庄严而静谧的夜间办公氛围。
后四句抒情:皇帝正在思考治国安邦的大事,诸位老臣担当着重任。不知道他们在深夜促膝长谈时,是否谈到了天下百姓的疾苦?"前席夜"用汉代贾谊被文帝召见的典故,暗示这是君臣议政的重要场合;"苍生"二字点明全诗主旨,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权者能心系百姓的殷切期盼。
全诗通过夜值议政的场景,巧妙地将星空的高远与民生的实在联系起来,在赞美官员勤政的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为政当为民"的政治理想。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既有对朝廷的尊崇,又饱含对百姓的关怀。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