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妙参禅师

淡云纤月意茫茫,识得灵机机已忘。
父母未生前面目,石人解语费思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的是禅宗的核心问题——"我是谁"。

第一句"淡云纤月意茫茫"用朦胧的月色营造出禅意的氛围,就像我们偶尔会突然陷入"我到底是谁"的恍惚状态。

第二句"识得灵机机已忘"说的是禅悟的悖论:当你真正领悟到禅机(生命真谛)的那一刻,反而会忘记自己是在参悟。就像突然想通一个难题时,那个"想通的过程"反而消失了。

第三句"父母未生前面目"直接抛出禅宗著名公案:在没有出生之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这其实在问:剥离所有社会身份后,真正的自我是什么?

最后"石人解语费思量"用石头人开口说话这种不可能的场景比喻,说明这个问题就像让石头说话一样难以用常理解答。暗示真正的领悟需要超越逻辑思维。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日常景象(云月)引出哲学思考
2. 生动展现了禅宗"说似一物即不中"的特点
3. 最后留下开放式的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体会

就像突然被人问"你睡觉打呼噜吗",你明明知道答案却说不出来——这首诗让我们直面这种熟悉的陌生感,引导我们思考表象之下的本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