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杂诗八首 其八

新摽禹庙镇河滨,师旷台边迹已陈(吹台今更名禹王台)。
独向苍茫时极目,谁当摇落不伤神。
空仓雀鼠千村赋,故垒牛羊四战尘。
老傍人间多阅历,渐无閒泪可沾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汴梁(今开封)看到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民生疾苦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新建的禹王庙镇守在黄河边,师旷台(古代音乐家师旷的遗迹)早已荒废。通过"新"与"旧"的对比,暗示时代更迭。

中间四句是情感爆发点:诗人独自眺望苍茫大地,在万物凋零的秋季怎能不伤感?他看到空荡荡的粮仓里只有老鼠麻雀(暗示百姓被剥削得一无所有),废弃的军事堡垒上放牧着牛羊(战争痕迹变成了牧场)。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战乱后的民生凋敝。

最后两句是人生感悟:诗人说自己年纪大了,见惯了人间苦难,眼泪都流干了。这句话看似平静,实则饱含辛酸,说明社会的苦难已经多到让人麻木的程度。

全诗用简练的画面(空粮仓、放牧的牛羊)和深沉的情感(苍茫、伤神),展现了战乱后中原地区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惯了苦难反而无泪可流"的无奈,这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比嚎啕大哭更有力量。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