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天骑马赶路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时间(重阳节)和状态(骑马赶路),说旅途中的景色容易让人伤感。这里用"马上"既指实际骑在马上,也暗含"匆忙"的意思,暗示诗人无法停下脚步过节。
中间四句用鲜明的画面展现秋景:原野上的云一片白色,秋草铺满大地呈现枯黄。这些景象本来很美,但在思乡的诗人眼里却显得萧瑟。他想到自己像无根的游子一样漂泊,忍不住登高眺望故乡方向。这里"作赋"是用写文章来排遣愁绪,"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但别人登高是为了欢聚,诗人却是为了望乡。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他知道家乡小径旁的菊花应该正独自开放,散发着幽香。"三径"指归隐者住的小路,"空自"二字特别动人,既写菊花无人欣赏的寂寞,也暗指自己不能回家的遗憾。诗人用家乡的菊花自比,暗示自己虽然品行高洁(如菊花的幽香),却只能在外漂泊。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通过旅途秋景、重阳习俗、家乡菊花三个层次,把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深沉动人。最妙的是最后借菊花说人,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高洁却孤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