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芙先生《近百年名家旧体诗词及其流变研究》读后

百年直见海扬尘,曲学阿时妒道真。
立说谁能崇国本,论诗彼可代家珍⑴。
沉沉漆室余孤咏,落落玄珠待博询。
自是弥天疏凿手,一编卓荦案翻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刘梦芙先生的学术著作为背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思考,同时赞颂了学者坚守真知的精神。

首联"百年直见海扬尘,曲学阿时妒道真"用大海扬尘的比喻,暗指百年间传统文化遭遇冲击,一些学者为迎合时代而扭曲学问,排挤坚守真理的人。这里批判了学术界的浮躁风气。

颔联"立说谁能崇国本,论诗彼可代家珍"通过对比,指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应该立足国家文化根基,而那些浮于表面的诗歌评论不过是把玩自家珍宝的消遣。体现了作者对学术研究应有担当的期待。

颈联"沉沉漆室余孤咏,落落玄珠待博询"描绘了学者在昏暗书斋孤独钻研的场景,"玄珠"比喻珍贵却未被发现的文化精髓,暗示真正有价值的学问需要慧眼识珠。

尾联"自是弥天疏凿手,一编卓荦案翻新"直接赞颂刘梦芙先生,称他是能开天辟地的大学者,其著作见解独到,为学术界带来新气象。用"疏凿手"比喻其开拓性贡献,形象有力。

全诗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既批判了学术界的流弊,又赞扬了坚守学术理想的学者。语言凝练但意蕴深厚,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研究的艰辛与价值,以及真正学者的风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