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酒颂

中原百国东南倾,流膏输液归南溟。
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水娠黄金山空青,丹砂晨暾朱夜明。
百卉甘辛角芳馨,旃檀沈水乃公卿。
大夫芝兰士蕙蘅,桂君独立冬鲜荣。
无所摄畏时靡争,酿为我醪淳而清。
甘终不坏醉不酲,辅安五神伐三彭。
肌肤渥丹身毛轻,冷然风飞罔水行。
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

现代解析

这首《桂酒颂》是苏轼赞美桂酒的一首作品,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桂酒的神奇魅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气势宏大
诗人用"中原百国东南倾"这样的大场景做引子,说天地精华都汇聚到南方(南溟),为后面写桂树生长环境做铺垫。就像现在说"所有好原料都集中在这里"的意思。

2. 神奇原料的诞生
用"沐日浴月百宝生"等句形容桂树生长的环境极其优越,吸收了日月精华。说山水中孕育着黄金、宝石(空青)、朱砂等珍贵物质,这些其实都是在比喻桂树吸收的天地灵气。

3. 用官职比喻植物
特别有趣的是把各种香料植物比作官场人物:檀香沉香是"公卿",芝兰蕙草是"大夫士人",而桂树则是超然独立的"君"。这种拟人手法让平凡的植物有了性格。

4. 桂酒的独特功效
重点描写用桂树酿的酒:味道纯净(淳而清),不会变质(甘终不坏),喝了不头疼(醉不酲)。更神奇的是还能养生治病(安五神、伐三彭),甚至让人身轻如燕(肌肤渥丹身毛轻)。

5. 结尾的哲思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这酿酒方法像是神仙传授的,喝了能让人"醉中保持清醒"。这其实是苏轼的人生哲学——在世俗中保持超然的心态。

全诗最妙处在于:
- 把普通的酿酒过程写得像神话传说
- 用夸张手法表现对桂酒的热爱
- 最后升华出"醉中醒"的人生智慧
就像现在有人把自家酿的米酒吹得能治百病、延年益寿,但苏轼写得格外富有诗意和哲理。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