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用韵和韩求仁南都留别)

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忽惊鹊起落悟桐。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莫叹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晓犹同。此身应以去来鸿。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和对过去的怀念。

开头两句“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回忆了与友人在牡丹花开时的相聚,共同畅饮的情景,表达了相聚的快乐。然而,这里的“明年何处相逢”又透露出一种不确定感,暗示未来的相聚可能不会轻易实现,增加了诗词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的“忽惊鹊起落梧桐。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通过自然界中的景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惊鹊”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化,“梧桐”和“绿荷”都寓意向往宁静和美好。而“绿荷多少恨”则暗示着离别后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西风”暗示着变化和分离,突显了时光的无情。

“莫叹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晓犹同。”劝慰友人不要为眼前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心中应有希望,认为即使身在他乡,彼此依然可以共享时光和情感。这里传递出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

最后两句“此身应以去来鸿。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将自身的离散比作南飞的鸿雁,表达了即使身在远方,但内心依然留恋和牵挂故乡的情感。其中“江湖春水阔”象征着辽阔的旅程和漂泊,而“归梦故园中”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归来的期盼。

整首词通过离别与相聚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