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春潮①

天然形胜待潮生,鼙鼓逢逢望欲惊。
正是桃花春破浪,俨然瀛岛雨翻城。
当时窃国悲浮瘴,此日长年认荡缨。
竞说王师平寇日,海门如雪势峥嵘(杨永智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鹿耳门春潮汹涌的壮丽景象,并借景抒发了对历史风云的感慨。

前两句写自然奇观:鹿耳门地势险要,春潮来临时的浪涛声像战鼓般震撼人心。"鼙鼓逢逢"用鼓声比喻潮声,既写实又充满张力。三四句用桃花浪和仙岛暴雨的比喻,将春潮的绚烂与狂暴同时展现——粉色的浪花如桃花绽放,排山倒海的潮势又像暴雨倾覆仙岛城池。

后四句转入历史联想:诗人由潮水联想到当年荷兰殖民者窃据台湾的往事("浮瘴"喻指外来侵略),又看到如今渔民("长年")在潮水中自如操舟的景象。最后以"海门如雪"的壮阔画面,暗喻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时军威浩荡,如同这白浪滔天的春潮般势不可挡。

全诗巧妙地将自然潮汐与历史浪潮相呼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又通过潮起潮落隐喻台湾的沧桑变迁。最精彩的是结尾处,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正义之师比作势不可挡的春潮,既贴合场景又升华了主题,让自然景观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