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车行
岁序当杪冬,鸡鸣闻巷哭。
填衢广柳车,载道残魂木。
哀哀薤露声,炯炯方相目。
骨肉有馀悲,亲朋寡颦蹙。
当其在世时,营营苦不足。
百年同隙驹,一梦同蕉鹿。
灵爽归山丘,枯髅别华屋。
城郭不相容,弃之邙山麓。
填衢广柳车,载道残魂木。
哀哀薤露声,炯炯方相目。
骨肉有馀悲,亲朋寡颦蹙。
当其在世时,营营苦不足。
百年同隙驹,一梦同蕉鹿。
灵爽归山丘,枯髅别华屋。
城郭不相容,弃之邙山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日里的葬礼,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世态炎凉。
开头用"岁末寒冬,鸡鸣时分听到巷子里的哭声"营造出凄凉氛围。送葬队伍挤满街道,棺材("广柳车")载着逝者灵魂("残魂木")缓缓前行。这里用"残魂木"这个意象,暗示生命就像一块即将腐朽的木头。
诗中特别描写了两种人的反应:亲人悲痛欲绝("骨肉有余悲"),而其他亲友却没什么悲伤表情("亲朋寡颦蹙")。这个对比很尖锐,暗示人情冷暖。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两个典故点出人生真谛:"隙驹"比喻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飞快,"蕉鹿"典故说人生就像一场梦。这两个比喻生动说明了生命的短暂与虚幻。
最后几句写得更深刻:灵魂归于尘土("灵爽归山丘"),尸体离开豪宅("枯髅别华屋")。最震撼的是"城郭不相容"这句,说人死后连城市都不接纳,只能被抛弃在荒山野岭。这个"不容"用得特别有力,暗指活着时拼命追求名利,死后却连容身之地都没有。
整首诗通过葬礼场景,批判了世人活着时拼命追逐名利("营营苦不足"),死后却很快被遗忘的现实。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提醒人们看淡物质追求,珍惜有限的生命。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活着拼命争,死后无人问"的强烈反差,让人读后不禁反思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