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楼

多暇朱栏倚望频,远云开即见峨岷。
昔贤初尽经营力,今我独为优幸人。
胜阁帘高惟掩雨,老台民乐只登春。
争如蜀国西楼好,四序风光日日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成都西楼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美景的赞叹。

开头两句写诗人常常倚着朱红色的栏杆远眺,每当云雾散开时,就能望见峨眉山和岷山。这说明西楼视野开阔,是观景的好地方。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慨。"昔贤"指过去建造西楼的人,他们费尽心力;而"今我"作为后来者,却能轻松享受前人留下的美景,感到十分幸运。"胜阁"和"老台"都是西楼的建筑特色,帘子高高卷起只为遮挡雨水,当地百姓喜欢在春天登楼游玩。

最后两句是诗眼,直接赞美西楼:哪里比得上蜀地这座西楼呢?四季风景天天都有新变化。这既是对西楼美景的总结,也暗含诗人对平淡生活中处处有惊喜的感悟。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通过日常的登楼观景活动,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诗人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的语言描绘眼前景、抒发心中情,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