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

宣尼登眺是何年,绝壁遗踪尚俨然。
纵目迥观天下小,凝神欲到太初前。
二仪清浊乾坤定,三极光明日月悬。
气象岩岩谁得似,祥云重覆峄山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时的壮阔景象和内心感悟,充满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

首联用孔子(宣尼)登山的典故开篇,说虽然不知道孔子是哪年登山的,但如今依然能看到他当年留下的足迹。这既点明了登山的历史感,又暗示自己正追随圣贤的脚步。

颔联写登顶后的视觉震撼:放眼望去,天下万物都显得渺小;凝神静思时,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天地初开的混沌时期。这两句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延展,展现高山带来的超凡体验。

颈联转向对宇宙的思考:天地(二仪)分清浊而定乾坤,日月(三极)高悬带来光明。用宏大的自然意象,表现高山如同天地秩序的见证者。

尾联以峄山(孔子故乡的山)作结:高山巍峨的气象谁能比拟?看那祥云正层层笼罩着山顶。既呼应开头对孔子的追慕,又以祥云意象暗示圣贤精神的永恒。

全诗通过"登高-望远-沉思"的脉络,把自然景观、历史追忆和哲学思考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站在高山之巅时,既感到人类渺小,又因与先贤同赏此景而获得精神共鸣的复杂体验。诗中"纵目迥观天下小"等句,现在读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