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驿道中 其一

野鹊山头野草黄,野狐岭上月茫茫。
五更但觉天风冷,帐顶青毡一寸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野的深秋夜景,充满苍凉孤寂之感。

前两句用三个"野"字(野鹊山、野草、野狐岭)突出环境的荒芜,枯黄的野草和朦胧的月光共同营造出萧瑟的氛围。山名"野狐岭"更暗示这里人迹罕至,只有野兽出没。

后两句转到行军帐篷内的体验:五更天(凌晨3-5点)被刺骨的寒风冻醒,发现帐篷顶的青毡上结了一层薄霜。这个细节描写非常真实生动,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边塞刺骨的寒冷。"一寸霜"既写实又夸张,既说明霜冻之重,也暗示诗人辗转难眠的漫漫长夜。

全诗通过野山、枯草、冷月、寒风、白霜等意象,不着痕迹地传达出戍边将士的艰辛。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都浸透着孤寂与寒意,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