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边疆战事和英雄凯旋的场景,用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豪迈气势。
上片写边疆动荡:北方刚传来紧急军情,干旱让百姓颗粒无收("赤地无一粒"),同时多个游牧部落首领("五单于")正在混战争权。短短几句就勾勒出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下片笔锋一转,展现我军威武之师:像雄鹰般勇猛的统帅("维师父鹰扬"),率领百万熊罴般强壮的士兵。最后两句用象征手法——"黄金假钺"代表皇帝授予的兵权,"异姓真王"指立下大功的将领将被封王,预示这场战役必将胜利。
全词最精彩的是对比手法:前半段写民生凋敝、外敌猖獗的"乱",后半段写军容鼎盛、胜券在握的"治",通过这种强烈反差,既突出了战事的紧迫性,又彰显了保家卫国的决心。就像电影镜头,先给特写展现破碎的家园,再拉远景呈现钢铁洪流般的军队,让读者自然产生"定能力挽狂澜"的信心。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