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明府入奏

满县棠梨春著花,郎官书奏觐京华。
帆开楚水犹逢雁,道过金坛得到家。
紫禁曙钟云外听,白门春酒日边赊。
遥知马首春归早,不待青门尽种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张明府)奉召入京述职的旅程,充满对自然风光和仕途人生的诗意表达。

开篇用"满县棠梨春著花"展现地方治理的繁荣景象——棠梨花开满县城,暗示官员政绩斐然。第二句点明主题:这位郎官带着奏章前往京城。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旅程:扬帆楚水时遇见北归的鸿雁(暗示时节),途经金坛时顺道回家探望。接着用"紫禁曙钟"和"白门春酒"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庄严的皇宫晨钟,一边是南京城的春日欢宴,展现官员在公务与生活间的平衡。

结尾两句最妙:诗人想象友人定能早早完成使命(马首春归早),不必像秦末的邵平那样在青门种瓜隐居。这里暗含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福,也透露出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理想。

全诗以春天为背景,将公务旅程写得诗意盎然,在赞美友人政绩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仕途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优雅从容的生活态度。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