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悠然自得的创作场景,展现了传统文人的雅致生活情趣。
前两句"不用濡毫滴砚乾,更随曹植作波澜"说的是:我不需要蘸湿毛笔、也不用担心墨汁干涸(暗示创作状态很放松),而是像曹植那样让文思自然流淌(曹植是三国著名文学家,这里比喻文采飞扬)。这两句表现了作者随心而作的创作态度。
后两句"碧窗点易真吾事,洞府归来玉露漙"描写了更具体的生活画面:在绿窗下研读《易经》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点易"指研究易经),从幽静的书房出来时,衣服上还带着夜露的湿气("玉露漙"形容露水晶莹)。这里通过几个清新淡雅的意象,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的文人形象。
整首诗用轻松自然的笔调,把读书写作这种日常活动写得很有意境。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碧窗"、"玉露"这些清雅的意象,传递出文人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和自得其乐的心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刻意、不做作的创作态度,以及将平凡生活过出诗意的能力。
史尧弼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