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1911年作)

微凉不隔窗纱,蝉嘶乍歇林阴转。
江帆暂卸,蹉跎一月,钓游俱懒。
翠竹笼烟,白云堆絮,卷帘低看。
又墙头蛱蝶,双双起舞,似曾向,画图见。
听说池塘水满。
问回廊、可曾浸遍。
閒阶小立,苔痕碧润,尚余蜗篆。
偶未窥园,紫薇谁料,这般零乱。
甚清愁输与,天涯倦客,渐鬓华换。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11年,描绘了一个夏日闲居的文人眼中细腻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淡淡的愁绪。

上片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微凉的空气透过窗纱,蝉鸣刚停,树影转动。江上的船帆暂时卸下,一个月的光阴虚度,连钓鱼游玩都提不起劲。翠竹笼罩着轻烟,白云像棉絮堆积,卷起帘子低头看。这时墙头蝴蝶成双飞舞,好像在画里见过——这些细腻描写展现了夏日午后的慵懒氛围。

下片转向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听说池塘水涨满了,回廊有没有被淹?站在台阶上,看到青苔湿润还留着蜗牛爬过的痕迹。偶然没去花园,没想到紫薇花已经凋零散乱。最后点出愁绪:这种清浅的愁绪,比起天涯漂泊的游子还算不上什么,但自己两鬓已渐渐斑白。

全词妙在三点: 1. 用"蝉嘶乍歇""蜗篆"等新鲜比喻,把普通景物写得生动有趣 2. 通过"钓游俱懒""鬓华换"等细节,自然流露时光虚度的感慨 3. 结尾把个人闲愁与天涯倦客对比,愁绪更有层次,耐人寻味

就像用高清镜头拍摄的夏日vlog,既有唯美画面,又藏着对时光流逝的轻声叹息。

0